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单招考生家长:切勿做个“分数控”
2016-11-11 14:05:00
中国教育在线

  案例:
  “分数控”父母是指只关注孩子考试成绩、认为“好分数才是硬道理”的父母。很多父母认为,“既然分数是高考录取的唯一标准,那么高三复习备考中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何错之有?”

  “分数控”父母的典型表现是:考试前,经常提醒孩子“认真复习,争取考出好成绩。”考试后,迫不及待地问孩子“考得怎么样?题目难不难?估计能考多少分?”发布成绩后,分数成了“晴雨表”,分数高即对孩子满面春风,分数低则对孩子冷颜相对、冷嘲热讽。

  分析:

  身为父母,不能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要多注重孩子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激发孩子的兴趣与好奇心。不能用考试分数判断孩子的优劣,也不能让孩子有以此为荣辱的意识。

  “分数控”父母的态度对考生备考的影响很大。

  首先,过度关注分数会增加孩子的考前焦虑感。高考前,父母总担心孩子的“焦虑”程度会影响其正常水平的发挥。殊不知考生的“焦虑”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父母对考试成绩的过分关注。考得好,晴空万里;考不好,暴风骤雨。父母因分数高低而对孩子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使孩子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考试结果自然不容乐观。

  其次,过于看重分数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影响考生的考试状态。如果父母一味地将目光盯在考试分数上,而置孩子的感受于不顾,无疑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考试不仅是对考生已学知识的考察,更是对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验。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考生能力水平的发挥。

  再次,过度看重分数会破坏亲子感情。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证明孩子能力与价值的方式有多种多样,父母何必因考试成绩让孩子怀疑自己的一片爱心与苦心。

  建议:

  高考生父母要合理面对孩子的分数,给孩子积极有效的回应与肯定,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

  理性待考,关注过程

  任何考试都不能完全考察出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与能力。

  对高考而言,决定成绩好坏的是考生备考的过程和状态,以及对待高考和学习的态度。考生要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目标、有计划地认真复习。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学习安排。

  适度关注,避免“超限效应”

  一次,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开始时认为牧师讲得很好,打算捐一大笔钱。10分钟后,他觉得牧师太啰嗦,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当最后牧师结束演讲号召大家募捐时,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走了2元钱。这种由于剌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由此提醒考生父母,对孩子学习的适度关注是负责任的表现,切忌反复提醒、唠叨没完,产生“超限效应”。

  积极暗示,鼓励引导

  在考生复习备考的过程中,父母要经常为孩子鼓劲、加油,让孩子有勇气迎接挑战;适当询问孩子在复习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为孩子的付出感到骄傲;要让孩子明白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考试后,父母先帮孩子分析得分原因、总结经验,后分析失分原因、吸取教训。每张试卷都要辩证看待:得分的部分是孩子付出努力、认真学习的明证,也是孩子继续前行、不畏艰难的动力所在;失分的部分是孩子需要调整、加强的弱点与漏洞所在。知识是无限的,学习是永恒的,面对不理想分数,父母要引导孩子平静复习、查缺补漏,不必过分自责。

  相信孩子,实现目标

  迎战高考是考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如果父母总在意考试分数,会让考生感觉学习是为满足父母的期待与心愿,那么学习的动力与激情也会烟消云散。

  父母要相信,孩子所有的拼搏努力、汗水泪水、挫折困境终将化作成长路上明亮而辉煌的纪念丰碑。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0-05-20 14:10
中国教育在线 2020-05-08 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