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辽宁科技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办学纪实
2018-06-20 15:53:00
中国教育在线

  一、贯彻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曙光大数据学院顺势成立
  1.学院发展概要
  2016年,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下发《关于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先行先试合作院校入选情况及后续工作安排的通知》(教规建中心函〔2016〕25号),辽宁科技学院被确定为数据中国“百校工程”试点院校,同时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试点院校。在该项目支持下,辽宁科技学院与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集人才培养、科研支撑、行业应用及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曙光大数据学院”和“曙光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组建校企混合师资队伍,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高素质大数据工程师。学院聚焦大数据关键技术和若干国家重点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教育及其它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服务。
  辽宁科技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于2016年10月正式成立,近两年来,学院获得了迅速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生管理等方面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和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2.师资队伍
  曙光大数据学院和中科曙光合作开展“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由辽宁科技学院专业教师和中科曙光工程师组成的混合教学团队,共同进行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改革,共同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任务。曙光大数据学院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为主,从基础部、学校网络中心、计算机教学中心抽调部分教师,与中科曙光工程师一起组成校企、专兼混合的师资队伍。其中专职教师18人,同时聘请了13名中科曙光工程师担任专业核心课教师或实践导师。专职师资队伍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人。兼职师资队伍中有研究员1人、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人。校企混合师资队伍合计有副高级及以上技术职务13人、博士学位教师6人。
  3.办学定位
  以能力为导向,与产业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产业未来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与产业、行业合作,共同进行应用性科研与开发。
  4.办学特色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曙光大数据学院与中科曙光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共建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共建校企混合师资队伍,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全过程。
  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基于行业就业岗位的基本需求,以行业最流行的技术为基本出发点,从产品规划、架构设计、系统开发、UI设计、系统测试到系统维护,贯穿行业就业的每一个环节,构建适应市场需求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互联网、大数据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VIP(垂直整合项目)人才培养体系。将行业项目和工作经验引入专业教育,将行业和教育需求,政府、企业和高校进行整合,更将各阶段课程项目进行垂直整合,将工程师、老师与高低年级学生混编团队共同开展项目,把人才培养和行业技术需要、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知识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应用科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项目化教学。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实施工程项目化教学,以实际工程项目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过程系统化,学生毕业即能从事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大大缩短就业适应期。
  职业化课程体系。根据大数据行业需求,校企共建课程体系,设置了涵盖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全流程的紧跟大数据技术潮流的专业核心课及相应的集中实践课程。开设6个学期的职业素质课,对学生进行持续、全面的职业素质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学分制度,成立多个大学生科技社团,实施“双导师制”和“工作室制”,组织学生参加大创项目以及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及实践。
  二、以项目化教学为依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针对行业需求进行设计专业。大数据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和行业就业机会紧密结合,特别是行业专业课的设计,基于行业就业岗位的基本需求,以行业最流行的开发语言和操作系统为基本出发点,从产品规划、架构设计、系统开发、UI设计、系统测试到系统维护,贯穿行业就业的每一个环节。
  2.创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实施全过程充分体现产教融合,教学内容符合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教师团队由本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以工程项目为载体,项目驱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逐步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将先进设计思想、先进软件、硬件设计开发环境引入到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参与实际大数据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使学生在工程环境中接受熏陶,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工程素质和能力。
  3.校企深度合作
  学院与中科曙光开展全面、深入的产教融合和科研合作,共同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数据专业特色)”,共同申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双方共同投入1000多万元共建实践和科研基地,组建混合师资队伍,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实施人才培养过程,开展科研合作,建成大数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面向智慧产业的大数据技术研发和服务基地,“订单式”培养适应大数据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大数据工程师。
  4.“订单式”就业
  大数据专业学生在入学初期就与中科曙光指定的公司(北京中科特瑞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就业服务协议,公司将对学生的就业全过程提供支持服务,包括入学行业指导、企业参观、课程体系学习、工程师教学、岗前培训、行业技能认证、顶岗实习等,以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公司承诺为毕业生提供1 : 1.2的就业岗位比例的就业推荐及服务,合作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专业对口率接近100%。
  三、结合学院中心工作,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曙光大数据学院在学校党委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形式,学院领导班子带头开展专题学习讨论,做到“九个一”;通过推进“两学一做”,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将神。全面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完善“党员之家”活动室,建立支部学习园地。开展“立德树人当先锋,产教融合做贡献”等先锋工程活动,组织师生到本溪县抗联史实馆、本溪县龙道沟等地开展“党建带团建 重走抗联路”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院师生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觉悟,坚定了理想信念,把“四讲四有”化为自觉行动,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进学院转型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四、以学风建设为切入点,创新开展学团工作
  结合计算机专业学生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学风建设工作。为有志考研学生设立专门教室和诚信教室,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全院学习风气日渐浓郁;聘请专业教师针对每科课程特点教授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邀请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结合自身经历及经验召开座谈会,拉近师生之间距离;举办专业课技能大赛、知识竞赛,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聘请专家举办宣讲和讲座。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大赛,通过学科竞赛检验学生学习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良性互动。采取“集中家长会”“上门走访”“电话家访”及“微信家访”等形式家访,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组建学生团队赴全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特色显明。2017年,曙光大数据学院组建的"辽宁科技学院`红色基因传承`促进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探索研究团队"成功入选“红色基因代代传·青春喜迎十九大”2017年暑期大学生贵州遵义实践全国专项实践行动。结合计算机专业特点,组建大数据协会、互联网协会、计算机程序设计协会、等7个学术类社团,基本实现全院学生专业社团的全覆盖,提升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知识水平。
  五、以内涵建设为核心,教学质量工程显著提升
  两年来,学院教师获得辽宁省教学软件、课件、网络课程、共享课等奖励10余项,承担省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0多项,出版应用型教材30余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均建设了网络课程。学生在数学建模、挑战杯、计算机设计、移动应用开发等竞赛中获得省级奖励58项、国家级奖励28项,获得省级大创项目8项、国家级大创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六、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学院办学特色逐步彰显
  学院自成立以来,坚持围绕应用型办学特色,推进转型发展,深化校企合作,不断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办学知名度不断提高,特色化的办学模式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各级领导及行业专家多次亲临学院考察交流、指导工作。
  当前,学校正值学校争创国家级转型发展示范校、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的关键时期,曙光大数据学院全体师生将继续抢抓机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质量,以更加崭新的精神面貌,不忘初心、昂首阔步、再创辉煌,始终坚持为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的辽科梦而努力奋斗!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9-06-27 13:32
中国教育在线 2019-06-21 10:43
中国教育在线 2019-06-21 10:36
中国教育在线 2019-06-04 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