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全国第五!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有多强?
2020-07-24 09:29:00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全球领先的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
正式发布“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在2020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中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排在了第5位

这所学校到底厉害在哪儿呢
凭什么获此殊荣
一起来看看吧
王牌专业

中国民办IT高等教育引领者


  1. 面向应用,构建实施 TOPCARES 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融合国际工程教育改革最新成果,构建了具有东软特色的TOPCARES 能力指标体系。能力指标体系以培养学生八大能力的英文首字母命名,即“TOPCARES”,体现了学校对学生“最大的关爱”,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实现教育创造学生价值,学生创造社会价值的办学理念。学校将 TOPCARES 能力指标体系系统化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面向前沿和应用,构建了能力导向、项目牵引、内容动态更新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实施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学体系;构建了以项目为载体贯穿全程的“四实”实践体系;实施了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工程背景环境的实践育人模式和学分制教学、柔性化教学、双语教学、分级教学等教学方式;建立了与 TOPCARES 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 产教融合,注重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
  基于产业办学优势和地处国家级软件园的区位环境优势,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致力构建以人才为中心的产学研生态系统。根据社会、行业对 IT 类人才的能力需求,设计和实施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等相融合的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育人,将项目的设计、训练和实现贯穿于大学的全过程,通过逐级递进的项目实践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共同确定课程,共同提供师资,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使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实施“1321”的学期设置
  1 个学年分为 3 个学期,2 个基于案例和项目的理论学期、1 个集中能力训练的实践学期,理论教学强调“精讲而多练”,实践教学强调“面向行业应用,进阶式实践教学”。同时,学校部分专业实施“3+1”等教学模式,即大学最后一年,通过综合项目实践和企业实习,全面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使学生在校便具备了一年的“工作经验”。
  高度共享企业教育资源
  与英特尔、IBM、SAP、惠普、思科、微软、简柏特、埃森哲等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教育合作关系,成为 SAP全球高校“种子计划”中国第 9 所院校,也是中国唯一的民办院校;成为全球应用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规模最大、应用技术领先的院校之一;成为 IBM 全球首个笔记本大学;成为大连高新区“区校一体化”建设单位。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共同开发教育教学管理系统、课程体系、教材和课件,共同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实训环境,开发实训案例。

  3. 激活创客基因,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实施基于创新基础上的专业教育,通过将创新创业能力指标纳入 TOPCARES 能力指标体系,构建普适性、专业性、运营性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搭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与环境平台,完善创新创业支持和保障机制,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面向全体学生,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希望学生无论选择创业还是就业,都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SOVO-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器
  (1)2002 年成立至今,SOVO 累计孵化各类创新创业项目超 4000 项;
  (2)设立学生虚拟公司 380 余家,其中 110 家已注册为实体公司;
  (3)每年开展竞赛、讲座、沙龙等各类文化活动 100 场,2002 年至今,累计参与学生超 8 万人次。




  4. 拓展国际化视野与合作途径,实施国际化育人
  教育模式与教育标准国际化
  借鉴国际工程教育的最新成果,构建了具有东软特色的 TOPCARES 工程教育模式,借鉴 ABET等质量标准,构建了 TOPCARES-ABET 质量评价体系。学校于 2012 年成为 CDIO 国际合作组织亚洲区域第 9 所高校。借鉴国际知名大学的教学模式及教务管理系统,逐步开设跨文化及国际交流相关的专业与项目,并不断加大双语课程的建设。
  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和资源建设国际化
  开展跨文化培训、跨文化实习;与国外高校联合开展“2+2”“3+1”“4+2”等多种学历留学项目,以及交换生、短期班、企业实习等各式长、短期语言学习和文化体验项目;开展电子商务、软件工程等重点专业的面向国外留学生的双证联合学历教育;与国际企业共建实验室、共同开发教育资源。学校已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南澳大学、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蒙特克莱尔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韩国建国大学、俄罗斯交通大学等 100 余所国外高校开启了形式多样的校际交流合作。为有志留学深造的学生开辟了出国留学的通道,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均有机会到合作院校学习。
  师资队伍国际化
  通过加大引进外籍教师和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开展师资外语水平培训和考核、与合作院校进行师资互换等措施,多渠道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及整体的国际化水平。
  提升学生国际交流能力
  全面强化外语,聘请 20 余名外籍专家和教师,从事英语、日语、俄语和专业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英语强化训练系统、日语强化训练系统、慕课以及校园网上丰富的课件等资源可随时接受听、说、读、写的全方位外语应用能力训练。学校依托软件园区 IT 类跨国企业资源优势、学校外语类专业优势等,积极营造国际化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5. 开展混合式教育改革,创新智慧化教育模式
  为主动应对数字化时代高等教育创新变革需求,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紧密结合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学校以应用型高校生源特点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构建混合、互动、开放的混合式教育生态系统。通过将线下面授教学与线上学习有机结合,使得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多样,师生角色发生了本质性转变,教师充分发挥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混合式教育改革,教学内容更加开放、全面,以问题为学习起点,课堂以探索活动为主,交互、合作学习成为最主要的学习形式,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全面跟踪分析学生学习过程及效果,评价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6. 建设数字工场,深化产学合作
  为适应新一轮工业革命催生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学校以产学研协同融合机制建设数字工场,形成一个大学与企业、师生与工程师互利共赢的良性生态。一方面,为学生实训实习和高质量就业创业提供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为行业企业提供专业的人才服务解决方案。打造从学生定制培养、集中训练、顶岗实习到人才输出的完整人才生态链,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数字工场结合企业具体项目用人需求,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面向大三、大四两个学年,覆盖“素质 - 知识 - 能力 - 经验 - 成果”五个层级和学段,聚焦移动、金融、医疗、汽车、媒体、电商、ERP 等多个行业方向,开展个性化、全覆盖、深融合的人才定制培养。人才培养过程实现由“通用、统一、无差异”到“专用、针对、有差异”的人才输出转变。

  7. 基于云平台,构建柔性学习体系
  学校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自主开发和建设实训平台、项目库、案例库、习题库、素材库、NEUMOOC 平台等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有效利用“4A”环境和立体化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开展柔性化自主学习。致力让每一个学生可以在任何自我能支配的时间、任何能上网的地点,以任何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内容(4A:Any time、Any where、Any way、Any content)。为受教育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真正实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丰富的教育资源
  1. 双师双能型的师资队伍
  学校师资队伍呈现“高水平、专业化、应用型、国际化”的特点。现有 700 余名专任教师,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86%;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定期在企业进行轮岗实训。
  学校注重教师队伍行业产业一线实践经验的积累,队伍中有 49% 的教师具有行业实践经验,50% 的教师为双师双能型教师。通过引、聘、训、评,建立了一支“双师型”“双薪制”“双岗位”的师资队伍。以“双薪制”聘请企业高水平技术专家担任实践教学兼职教师;通过企业技术专家来校培训以及进行实验室实践技能训练,提升校内教师实践教学技能;改变教师评价体系,将工程实践能力作为教师的重要考核和评价指标。
  学校拥有百余名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背景的专任教师,有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外籍专家和教师实施专业教学和外语语言教学。
  2. 开放前沿的实验环境
  学校依托校企合作优势,跟踪行业技术前沿,陆续建设了百余个专业教学实验室,涵盖了工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各个专业领域,尤其是以智能机器人、3D 打印、虚拟现实、移动应用开发、云计算与大数据、可穿戴技术、智能物流等为代表的体现当前行业主流技术发展趋势的专业实验室,并与国际著名 IT 企业共同建立了十余个联合实验室;同时构建了与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相配套的虚拟仿真实验室,为全面深入开展实验实训教学和自主课外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开放式实验环境。另外,实验实训中心研发了基于 Web 的开放式实验平台——Labform,该平台及其所承载的仿真实验及实验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以多种方式自由进行实验与学习。所有实验室施行开放式管理,每周开放 7 天,每天开放 14 个小时,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课内外科研、自由实践的学习条件,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可预约进行创新科技实验或创业实践活动。


  3. 学子梦想中的数字化校园
  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园内拥有 4 万个网络信息接口和 18Gbps 高速互联网出口,同时建设了覆盖整个校园的无线 Wi-Fi,学校师生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在校园的任意角落可随时接入校园网络;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完备的课件、软件与视频等学习资源库。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特色鲜明,拥有图书 120 余万册,电子图书 100 余万种(册),纸质期刊、电子期刊共计 1 万余种。
  学校主要荣誉

  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可圈可点。目前,学校已累计向社会输送 5 万余名 IT 应用型人才,历年就业率均在 90%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1-26 11:05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1-19 11:03
中国教育在线 2020-10-13 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