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虚拟现实技术:VR中国带你走进虚拟现实专业-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2021-06-09 08:59:00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讯 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于2019年11月发布的报告“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显示,至2030年,我国对VR/AR人才的岗位需求将达到682.26万个。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2号),2020年3月,教育部公布新一批支持急需紧缺和新兴专业本科专业名单,新增“虚拟现实技术”等一批目录外新专业。到2021年,已经有十四所本科院校开设了虚拟现实技术专业(以下简称虚拟现实专业)。
  新设立不到两年,虚拟现实专业学什么?各个开设了虚拟现实专业的学校都有什么特色?高考在即,VR中国带你深入了解。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虚拟现实专业
  虚拟现实,顾名思义,就是虚拟和现实相互结合。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开设了虚拟现实技术的专业课程,那虚拟现实专业到底怎么样呢?别着急,让我们一起来到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虚拟现实专业看一看。

点击此处查看视频
虚拟现实技术,学什么
  下面这张“项目导向的专业课程能力培养鱼骨图”一目了然。大一学习完公共基础课后,各种丰富的项目训练以产品原型开发、三维场景设计、虚拟现实应用开发为主线,覆盖交互界面设计、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设计基础、虚拟现实导论、计算机图形学、三维软件基础、三维动画与特效制作、增强现实原理与实践、人机交互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心理学、音视频处理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大三大四通过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论文),让学生成为素质过硬的虚拟现实人才。
优势及专业特色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东软出资举办的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医学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民办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地处大连软件园核心区域,占地面积83.3万平方米(1200余亩),总建筑面积41.7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教职工900余人。学校基于中国IT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紧密把握市场机遇、瞄准产业发展前沿,聚焦“泛IT+健康医疗科技”领域,构建了计算机与软件类、智能与电子类、数字媒体与设计类、信息与商务管理类、健康医疗科技类五大优势专业集群,设置了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信息与商务管理学院、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健康医疗科技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机构,35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在办学层次上,以本科教育为主,特色高职为辅,积极开展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2000年建校之初,学校就明确了服务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办学定位。办学20年来,学校以“教育创造学生价值”为理念,紧密依托东软的IT服务优势和大连高新区的产业优势,构建了产教融合、面向应用的办学体制,形成了校企合作、协同共赢的运行机制,创造性地提出并在全校范围实施了TOPCARES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企业需求的互补对接。目前,学校已累计向社会输送5万余名IT应用型人才,历年就业率均在90%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据2020年麦可思调研统计,我校2019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6156元,比全国非“双一流”本科院校高940元;同时,我校2019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9%,比全国非“双一流”本科院校高2.2个百分点。2015年学校成为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的10所试点高校之一,2017年学校成为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的10所示范高校之一。
  建校以来,学校共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50项,其中: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2009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13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含第三完成单位1项);2020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学校现有本科专业中,有1个国家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4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首批优势特色专业,4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支持专业,1个省级首批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3个省级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1个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5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在2019年首批国家“双万计划”评选中,学校共有9个专业入选,其中3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首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数量位居全国民办高校之首。在2020年第二批国家“双万计划”评选中,学校共有6个专业入选,其中1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至此学校14个入选“双万计划”的一流专业涵盖工、管、艺、文4个学科门类,占我校开设本科专业数量40%,覆盖我校本科在校生数的65%以上。在2012-2014年三个年度辽宁省面向全省本科高校开展的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学校参评的11个专业中有7个位于全省前3名。在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咨询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Cuaa.Net)最新发布的2020中国民办大学一流专业排名中,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3个专业荣膺中国六星级专业,跻身2020中国顶尖专业行列;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物流工程、影视摄影与制作4个专业荣膺中国五星级专业,跻身2020中国一流专业行列。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物流工程、影视摄影与制作5个专业在全国民办高校中均排名第一。
  本专业的发展具有鲜明的特色,形成了企业、高校、学生有效的三维一体的联动机制。学生的课程源自企业的需求。面向企业的技术实际问题,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实务能力培养,将学生所学的虚拟现实理论知识与企业有机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水平;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
为什么选择我们
  产学合作紧密
  学校层面,与IBM、惠普、东芝、东软集团等20多家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践环境主要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业中心(SOVO)。校外实践环境以校企合作企业、国家工程实践中心等单位为基础构成。其中,2013年,与东软集团共建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达3000余人。2019年学校与百度公司合作开办百度人工智能学院。目前本专业所在的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产学合作。目前合作企业8家,向合作企业派遣实习生2000余人次,涉及行业领域包括UI设计、软件开发、产品运维、教育培训等。
  软件资源丰富
  学校层面,坚持TOPCARES培养模式,建立完善配套培养流程。从TOPCARES1.0的课程与毕业达成度映射,到TOPCARES3.0的课程模块到毕业达成率,已经完成了三轮培养体系升级,逐渐细化、完善培养路径,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撑和路径依据。学院、专业层面,依照TOPCARES标准开展建设,设计基础、游戏引擎等核心课程已经过10年以上迭代,形成了完善的课程资源和有效的教学模式。全部课程完成混合式教学改造,并开展了2轮以上的混合式教学实施。虚拟现实课程正在申请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点,人机交互技术课程已经作为精品课程供教育集团推广。
  硬件配套完善
  学校层面,建有智能机器人实验室、虚拟仪器实验室、工业机器人实验室、网络安全与计算技术实验室、云计算与大数据实验室,其中“网络安全与计 算技术实验室”在2010被辽宁省教育厅批复为“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云计算与大数据实验室”在2018年被批复为“大连市大数据与数据科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目前,本专业所在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建设有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首批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数字艺术教育实践基地(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艺术实验教学中心(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空间艺术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7年),现有千兆网络到课桌的多媒体教室35个,各类工作室12个,每年开展创新创业(SOVO)项目70余项。虚拟现实设备20台套。


点击此处查看视频

点击此处查看视频

点击此处查看视频

点击此处查看视频
快来报考吧
  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虚拟现实技术
  专业代码:080916T
  所属院系: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
  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
  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4年
  修业年限:3-8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服务面向
  ①面向教育、医疗、航天、制造业、军事等传统行业,从事虚拟化升级中的项目开发、项目部署、维护和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等相关工作。
  ②面向影视、游戏、直播、文创、社交、购物等新兴产业,从事虚拟现实相关产品的研发、部署、维护和应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质、艺术修养和与虚拟现实技术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图形及计算机视觉基本原理,掌握模式识别基本原理,掌握软件开发基本方法和工具,掌握虚拟现实产品内容设计与制作,掌握虚拟现实软硬件集成方法,具有较强的虚拟现实程序设计能力和虚拟现实产品创意设计能力,具有虚拟现实技术项目市场调研、策划、管理和执行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5-23 11:12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5-21 10:00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5-19 09:31